卷四十九: 吳書四

(劉繇, 太史慈, 士燮)

劉繇傳(附劉基傳)劉繇, 字正禮, 東萊郡牟平人。
  齊孝王的小兒子被封為牟平侯, 他的子孫由此在那裏繁衍居住。劉繇的伯父劉寵, 是漢朝的太尉。劉繇的哥哥劉岱, 字公山, 歷任侍中、兗州刺史。劉繇十九時, 叔父劉韙被強盜劫去作人質, 劉繇將他搶奪回來, 由此聲名顯著。劉繇被舉薦為孝廉, 作郎中, 任下邑縣縣長。其時郡守把自己的親戚托附他, 於是他棄官而去。州府徵召他為濟南部丞, 濟南相是中常侍的兒子, 貪婪污穢不守法紀, 劉繇上奏免除此人官職。平原人陶丘洪舉薦劉繇, 想讓州裏推薦他為茂才。州刺史說:前年才薦舉他哥哥公山, 怎麼又要推舉正禮呢?陶丘洪說:如果明使君您前舉劉公山, 後薦劉正禮, 正所謂駕禦兩匹如龍的駿馬, 在千里長途上馳騁, 怎麼又不可以呢?正逢朝廷徵召劉繇為司空掾, 任命為侍御史, 但他沒有接受。他在淮浦躲避戰亂, 皇帝下詔書任命他為揚州刺史。其時袁術在淮南, 劉繇對其很畏懼, 不敢前往揚州上任。他打算南渡長江, 吳景、孫賁將他迎接到曲阿。袁術陰謀叛亂篡位, 攻克周圍各郡縣。劉繇派遣樊能、張英駐軍江邊防禦袁術, 考慮到吳景、孫賁是袁術所任用的人, 他就迫逐他們離去。於是袁術自己另設揚州刺史, 與吳景、孫賁齊力攻打張英、樊能等, 一年多也未能攻克。漢朝廷命令加授劉繇為揚州牧、振武將軍, 兵眾數萬人。
  孫策東渡長江, 攻克張英、樊能等, 劉繇逃往丹徒, 於是逆江上至江南地區保守豫章, 駐紮在彭澤。笮融先到豫章, 殺豫章太守朱鰑, 進居豫章郡。劉繇進軍攻伐笮融, 被笮融打敗, 他再次召集所屬各縣人馬, 將笮融打敗。笮融敗逃到山中, 被本地百姓所殺。劉繇不久病死, 年紀四十二歲。
  笮融, 笮融, 丹楊人, 起初聚集數百人的隊伍, 前往徐州依附徐州牧陶謙。陶謙派他督廣陵、彭城的漕運, 於是他放肆任性隨意殺戮, 坐取三郡的運輸利益充塞自己的腰包。由此大肆建造佛寺, 用銅製作佛像, 黃金塗抹像體, 錦彩縫作像衣, 懸掛九層銅盤, 下建重樓閣道, 可容納三千多人, 讓他們課讀佛經, 並使郡內之民以及鄰郡之民中有崇拜佛教之人都來聽經受道。再用其他方式招納人, 因此前後遠近來到的人有五千多人戶。每到浴佛節, 就擺設很多酒飯, 沿路擺設酒席, 綿延幾十裏, 來觀看和就食的百姓近萬人, 耗費億萬錢財。曹操攻伐陶謙, 徐州一帶騷動不安, 笮融率領男女萬人、馬匹三千, 逃往廣陵, 廣陵太守趙昱以待賓客的禮節接待他。其先, 彭城國相薛禮被陶謙所逼, 駐守秣陵。笮融利用廣陵的人馬, 乘酒酣之機殺死趙昱, 縱兵大肆搶掠, 滿載而去。路過秣陵殺薛禮, 前至豫章殺朱鰑。
  後來孫策西進討伐江夏, 還軍路過豫章, 收殮並車載劉繇屍骨, 為他發喪, 好好地安置他的家屬。王朗致信孫策說:劉正禮過去初到揚州時, 不能自己安處好, 實在是依賴您們家的人為他奔波, 因而得以渡過長江到達任所, 有了處身安定的地方。入境的禮待, 感激之情、結交之心, 始終存在。後來因為袁術的原因, 關係漸漸變得不太和諧, 以至將盟友的關係改變成仇敵的關係, 究其本心, 他實在不樂意這樣做。安定下來之後, 他常常想改變這種既成的形勢, 重新與您家恢復友好。一旦分離, 誠摯的心意不能表白, 而他即突然去世, 實在遺憾傷心!得知您以忠厚來回報薄情, 以仁德來報答怨恨, 收殮屍骨撫養遺孤, 哀悼亡靈憐惜生者, 拋棄過去的猜疑, 保護託付的孤小, 確實是深恩厚義、美名厚實啊!從前魯國雖說與齊國有怨, 但齊孝公去世, 魯人不廢喪紀而去弔唁, 《春秋》對此頗為稱道, 稱其為得禮, 實在是良史所應該記敍在籍的, 鄉校所應該評議讚歎的。正禮的長子, 很有志氣節操, 想必有不同常人之處。您聲勢威赫執掌刑罰, 如能對他施恩加惠, 豈不更為有德!
  劉繇長子劉基, 字敬輿, 當時十四歲, 為劉繇服喪一切合乎禮節, 劉繇生前屬下官員所贈饋的禮物, 他一概不收。劉基姿質氣度儀容相貌都很好, 孫權對他非常喜愛敬重。孫權為驃騎將軍時, 徵召劉基為東曹掾, 任命他為輔義校尉、建忠中郎將。孫權為吳王, 升任劉基為大農令。孫權曾在一次酒宴中, 因騎都尉虞翻酒醉冒犯不敬, 盛怒之下要殺死虞翻, 由於劉基極力勸諫, 虞翻才免去一死。有一次因天氣酷熱, 孫權在船上舉行酒宴, 在船上碰到雷雨, 孫權舉傘遮護自己, 又命令手下人遮護劉基, 其他官員得不到如此優待。劉基被升為郎中令。
  孫權稱帝后, 改任劉基為光祿勳, 分掌尚書事務。劉基四十九歲時去世。後來孫權為兒子孫霸娶了劉基的女兒, 賜給宅第一處, 一年四季都有賞賜, 與全家、張家並列。劉基的兩個弟弟, 劉鑠、劉尚, 都被任作騎都尉。
  太史慈傳, 太史慈, 字子義, 東萊郡黃縣人。他年少時好學, 在郡裏任奏曹史。適逢郡府與州府鬧矛盾, 誰是誰非未得區別, 先上報者就處於有利地位。這時州裏的奏章已送走, 郡太守擔心自己落後, 便尋求可放心委派的人。太史慈當時二十一歲, 郡太守便挑選了他。他上路後日夜兼程, 到達洛陽, 至負責接納上奏的公車門口, 看到州裏派來送奏章的小官正在請求通報, 太史慈問他:你想通報奏章?那人答:正是。太史慈說:奏章在哪里?那人答:在車上。太史慈說:奏章的簽署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吧?拿來看看。那人一點也不知道他是東萊郡派來的人, 就為他拿來了奏章。太史慈已先在懷裏藏好了刀, 奪過奏章就把它砍壞了。那人急得直跳腳, 大聲呼叫:有人砍壞了我的奏章!太史慈帶他到車子中間, 對他說:要是你不把奏章給我, 我也無法砍壞它, 現在我們兩人吉凶禍福是同樣的了, 我不會獨自因此獲罪。
  還不如我們都不吭聲一起逃走罷了, 這樣可以獲得活命免至死亡, 不會一起受到死刑的處罰。那位小官說:你為郡裏弄壞我的奏章, 目的已經達到, 還逃個什麼呢?太史慈回答說:起初受郡裏派遣, 只是來看奏章報上去沒有。我算計得過分了, 才把奏章弄壞。現在回去, 同樣擔心因此被譴責遷怒, 故此想與你一起逃走。那小官認為太史慈的話有道理, 當天就同他一起逃走了。太史慈與那小官一起出城後, 又借機悄悄跑轉來送上郡裏的奏章。州裏聽說後, 又換派一個小官去送奏章, 上級主管官員因奏章內容有矛盾而未再受理, 州裏因理短而受害。太史慈由是出了名, 但被州裏所痛恨。他擔心受其坑害, 就躲避到遼東。北海相孔融聽說這件事後認為太史慈是個奇才, 多次派人問候太史慈的母親, 並送去饋贈的物品。當時孔融因為黃巾軍攻州掠府, 出兵駐守都昌, 被起義軍管亥所包圍。太史慈從遼東回來, 他母親對他說:你與孔北海從未見過面, 從你避走之後, 他對我一直體恤殷勤, 勝過故交老友, 現在他受到賊兵包圍, 你當速去救助。太史慈在家停留僅三天, 即一人步行到都昌。
  此時包圍得還不十分嚴密, 太史慈等到夜間, 乘人不備進去見孔融, 請求孔融派兵隨他出城砍殺。孔融不聽, 想等待外面的援兵來解救, 但一直未見救兵, 而包圍一天比一天緊逼。孔融想向平原相劉備告急, 城裏人沒有辦法沖出, 太史慈主動請求派他去。孔融說:如今賊兵包圍得十分嚴密, 大家都認為不能出去, 你的決心雖然很大, 恐怕實在困難!太史慈回答:過去您傾意贍待我的老母親, 她感激恩遇, 特讓我來奔救您的急難, 她本來認為我有可取的地方, 來了必定有益。現在大家都說不行, 如果我也附和說不行, 這難道就是您愛護照顧的道義、老母讓我前來的目的嗎?事情已十分迫急, 希望您不要再猶豫了!孔融於是答應他的請求。於是太史慈收拾好行裝, 早早地吃了飯, 等到天明, 便帶上箭囊提著弓弩上馬, 令兩名騎兵跟隨在後, 各作一個箭靶子拿在手上, 打開城門徑直出去。外面包圍的人都很驚駭, 步兵、騎兵錯雜沖出。太史慈策馬來到城下的壕溝內, 插好隨從所拿的兩個靶子, 然後躍出壕溝射靶, 射完後, 徑直進入城門。
  第二天早晨又是這樣, 城外包圍的人有的站起來, 有的趴臥著, 太史慈再插好靶, 射完後又進城去。第三天早晨還是這樣, 城外的包圍者再沒有站起來, 太史慈於是用鞭猛抽馬直向包圍圈沖去。等到起義軍明白過來時, 他已突圍而去, 且射死了好幾個人, 都是應弦倒地, 故此無人敢追趕他。太史慈於是到了平原, 對劉備說:我是東萊的小百姓, 與孔北海並非骨肉至親, 也不是同鄉故舊, 只是因為相互仰慕名聲志趣相投而友好, 有分災共難的情義。如今管亥暴亂, 孔融被圍, 孤軍困窘無援, 危在旦夕。考慮到您有仁義之名, 能夠救人於急難之中, 故此孔北海極為慕仰, 延頸以望, 仰仗於您, 才讓我冒著槍林刀叢, 突破重圍, 從萬死之中將自己託付給您, 只有您才能救他活命。劉備嚴肅地回答說:孔北海知道這人間還有我劉備在啊!當即派精兵三千跟隨太史慈前去救助。起義軍聽說救兵已到, 撤圍逃散而去。孔融得以解圍後, 更加認為太史慈是個奇才而加以敬重, 說:您是我的年少明友。事情結束後, 太史慈回家稟告母親, 母親說:我很高興你能這樣報答孔北海。揚州刺史劉繇與太史慈是同郡人, 太史慈從遼東回來, 未能與他相見, 不久渡江到曲阿見到劉繇, 尚未離去, 適逢孫策率軍前來。有人勸劉繇可以用太史慈為大將軍, 劉繇說:如果我用太史慈, 許劭不就譏笑我嗎?只派太史慈去偵察孫策的兵力如何。當時太史慈只帶一個騎兵與孫策猝然相遇。孫策的隨從有十三人, 都是韓當、宋謙、黃蓋一流的將領。太史慈便沖上去挑戰, 正與孫策相對。孫策刺太史慈的坐騎, 奪走太史慈插在身背後的手戟, 太史慈也得到了孫策的頭盔。正好兩邊的步、騎大隊人馬都趕來, 於是各自罷手散開。太史慈本當同劉繇一道逃往豫章, 可是他悄悄前住蕪湖, 藏在山中, 自稱丹楊太守。這時, 孫策軍隊已平定宣城以東地區, 只剩下涇縣以西六縣沒有歸服。太史慈因而進駐涇縣, 設立屯府, 招來大量的山越夷民前來歸附。
  孫策親自率軍前來攻打, 於是太史慈被擒獲。孫策當即給他鬆綁, 握住他的手說:還記得在神亭的時候嗎?如果你當時抓住我, 該會怎麼處置?太史慈說:很難說我會怎麼處置。孫策放聲大笑說:今日國家大事, 我當與你共同為之。當即任命太史慈為門下督, 返還吳郡後又授給他兵馬, 升為折沖中郎將。後來劉繇在豫章去世, 部下一萬多人無所歸屬, 孫策命太史慈前去安撫他們。孫策身邊的人說:太史慈此番北去一定不返回。孫策說:子義除了我, 還能歸服誰?於是在昌門為太史慈餞行, 牽著他的手說:何時能回來?太史慈回答說:不過六十天。後來果然如期而歸。
  劉表的侄兒劉磐, 驍勇過人, 多次侵犯艾縣、西安縣等縣地方。孫策於是分出海民曰、建昌周圍六縣, 任太史慈為建昌都尉, 治所設在海民曰, 並且督率諸將抵禦劉磐。劉磐自是不見蹤影, 不來侵犯各縣了。太史慈身長七尺七寸, 鬍鬚蓄得很漂亮, 手臂很長善於射箭, 且弦不虛發。曾跟隨孫策征討麻保一帶賊寇。賊兵在軍營裏緣樓上咒駡, 手扶著樓的橫樑, 太史慈引弓搭箭, 一箭穿透那人的手並釘在梁上, 包圍的上萬名兵士無人不稱好。其箭法就是如此之妙。曹操聽到太史慈的名聲, 便給他送來書信, 用小匣子密封著, 打開一看, 裏面並無什麼書信, 只是裝了中藥材當歸。孫權掌權之後, 考慮到太史慈能制服劉磐, 於是將管理南方的事務委託給他。
  建安十一年(206), 太史慈去世, 兒子太史享, 官至越騎校尉。
  士燮傳, (附士徽等傳)士燮, 字威彥, 蒼梧郡廣信縣人。他的先祖本是魯國汶陽人, 到王莽作亂時, 躲避到交州。傳六世到士燮的父親士賜, 漢桓帝時, 士賜為日南太守。士燮年少遊學京師, 師待潁川人劉子奇, 研究《左氏春秋》。士燮後來被察舉為孝廉, 補任尚書郎, 因公事被免官。他父親士賜去世安葬後, 他被舉薦為茂才, 為巫縣縣令, 升任為交阯太守。士燮的弟弟士壹, 起初為郡督郵。刺史丁宮被徵召回到京都, 士壹護送他一路侍候勤勉, 丁宮深為感激, 臨分手時對他說:我這個刺史如果躋身三公之位, 一定徵召你。後來丁宮擔任司徒, 就徵召士壹。士壹一到, 丁宮已被免職, 黃琬接替他為司徒, 對士壹也極為禮待。董卓作亂, 士壹逃歸故里。交州刺史朱符被少數民族的強人所殺, 州郡秩序混亂。士燮於是上表奏請任命士壹兼任合浦太守, 二弟徐聞縣縣令士黃有兼任九真太守, 士黃有弟士武, 兼任南海太守。士燮性格寬厚有器量, 謙虛下士, 中原士人前往他處避難依附者數以百計。他專心誦研《春秋》, 為它作注解。
  陳國人袁徽給尚書令荀彧的信說:交阯士府君既學問優博, 又通曉治政, 處於大亂之中, 保全一郡之地, 二十餘年疆界內沒有戰禍, 百姓不失其業, 商人行旅, 都蒙受他的好處。即如竇融保全河西之地, 也不能超過他!處理公務的餘暇, 他還研習書、傳, 尤其對《春秋左氏傳》的研析簡練精微, 我曾多次就該書中的一些疑難之處向他詢咨, 他都能舉以師說, 解釋甚為詳密。對《尚書》他能兼通古、今文, 對其中大義理解十分詳備。聽說京師古文經學派與今文經學派, 各以為是爭辯不休, 他現在正打算分條論析《左氏春秋》、《尚書》的正確涵義上奏。士燮受人稱讚即是這樣。士燮兄弟一起擔任各郡郡守, 強有力地掌管著一州之政, 因偏在萬里之域, 故其威望尊貴至高無上。他們出入鳴鐘響磬, 備具威儀, 笳簫鼓吹, 車騎滿道, 常有幾十位胡人夾在車馬群中焚香。他們的妻妾都乘坐配有蓋、帷的小車, 子弟都有兵士騎馬跟在身後, 當時他們的尊貴顯赫, 震服各少數民族, 以往的南越王尉他(即趙佗)也不能超過他們。士武最先因病去世。朱符死後, 漢朝廷派遣張津為交州刺史, 張津後來又被自己手下將領區景所殺, 而荊州牧劉表派遣零陵人賴恭前往接替張津。其時蒼梧太守史璜死亡, 劉表又派遣吳巨去接替史王黃, 與賴恭一同到達。漢朝廷聽說張津已死, 就賜予士燮有璽印、封號的書信說:交州地處與中原隔絕之處, 南面依江面海, 朝廷之恩不能宣達, 臣下之言受到塞阻, 得知逆賊劉表又派賴恭窺視南土, 現在以士燮為綏南中郎將, 總督七郡, 兼任交阯太守照舊。後來士燮派遣州吏張郃帶著貢品前赴京都, 正是天下大亂之時, 道路隔絕, 而士燮沒有放棄進貢的職責, 皇帝特意再次下詔任命他為安遠將軍、封爵龍度亭侯。後來吳巨與賴恭兩人失和, 吳巨起兵驅逐賴恭, 賴恭出走逃回零陵。紅潮網
  建安十五年(210), 孫權派遣步騭為交州刺史。步騭到州後, 士燮率領兄弟們接受節制調度。而吳巨懷有異心, 步騭將他斬殺。孫權加任士燮為左將軍。
  建安末年(219), 士燮遣送兒子士貵去作人質, 孫權任命士貵為武昌太守, 士燮、士壹在南方的兒子們, 都被任為中郎將。士燮又誘引益州的豪族雍闓等人率領郡中百姓, 處遙遠之地向東依附孫權, 孫權更加嘉賞士燮, 升任他為衛將軍, 封爵龍編侯, 升士壹為偏將軍, 封都鄉侯。士燮常常派遣使者去拜見孫權, 進獻各種香料和細紋葛布, 動輒就是數以千計, 其他如明珠、大貝、琉璃、翡翠、玳瑁、犀角、象牙之類珍品, 以及奇物異果, 及香蕉、椰子、龍眼之類, 無歲不貢。士壹有時貢獻好馬幾百匹。孫權總是親自致信, 厚加恩賜, 以之回報慰撫他們。士燮在郡職位上四十多年, 黃武五年(226), 九十歲時去世。
  孫權考慮到交阯偏僻遙遠, 於是分合浦以北為廣州, 以呂岱為刺史;交阯以南為交州, 以戴良為刺史。又派遣陳時接替士燮為交阯太守。呂岱留在南海, 戴良與陳時一同前往合浦, 而士燮的兒子士徽自任為交阯太守, 派自己宗族親兵抵抗戴良。戴良留在合浦。交阯人桓鄰, 是士燮舉薦的官吏, 他叩頭勸諫士徽派人迎接戴良, 士徽大怒, 用鞭子將桓鄰打死。桓鄰哥哥桓治和兒子桓發又集合宗族親兵攻擊士徽, 士徽緊閉城門拒守, 桓治等攻打數月不能攻下, 於是訂約和親, 各人退兵回去。而呂岱接到詔書要誅殺士徽, 自廣州率領兵卒日夜趕馳, 經過合浦, 與戴良一道前行。士壹的兒子中郎將士匡與呂岱有老交情, 呂岱代任士匡為師友從事, 先寫信給交阯, 向士徽告知利害, 又派士匡前去見士徽, 勸說他歸服認罪。雖然失去郡守的官職, 但卻保他別無憂慮。呂岱隨士匡之後到達, 士徽的哥哥士祗、弟弟士幹、士頌等六人, 赤膊跪迎呂岱。呂岱答謝還禮讓他們重新穿上衣服, 前往郡府下馬。第二天一早就佈置帳幕, 請士徽兄弟依次進入, 賓客滿座。呂岱站起身, 手抱符節宣讀詔書, 歷數士徽的罪過, 左右隨從於是反綁士徽等推出帳幕, 當即全部處死, 將其首級傳送到武昌。士壹、士黃有、士匡後來出來平叛, 孫權赦免了他們罪行, 他們以及士燮送作人質的兒子士貵, 都被貶為平民。幾年後, 士壹、士黃有因違法而被處死。士貵病死, 無兒, 其妻寡居, 孫權詔令其地官府每月供應她俸米, 賜錢四十萬。